宜賓
宜賓歷史悠久,在距今4萬年時,宜賓市境內已有人類生存。五六千年前,原始農耕已有發展,出現了氏族部落。先秦時,主體居民為僰人。有說戰國時秦滅蜀(前316年)后,已屬蜀郡;史籍則載系戰國后期(前250年左右)李冰通僰后方納入蜀郡范疇。宜賓始置之縣級政權僰道有說建于秦、有說建于西漢。僰道設縣后,今市境大部已納入其范圍。漢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年)僰道縣屬犍為郡,至漢昭帝始元元年(前86年),犍為郡移治僰道,今宜賓城已成為郡、縣同治之所。歷西漢、東漢,今市境大部均在犍為郡僰道縣境內。西晉永嘉五年(302年)后,犍為郡、僰道縣短期荒廢,僚人大批入蜀,占據今市境各地。梁武帝大同十年(544年),先鐵討定占據此地的“夷僚”,于今宜賓城設戎州。北周時,宜賓城戎州仍置,另新設外江縣。至隋,外江縣復名僰道縣,直到北宋政和四年(1114年)戎州改稱敘州,僰道縣方改為宜賓縣。由隋至清,今市境除江安縣、屏山縣曾分屬瀘州及越嶲郡、馬湖路、馬湖府外,大部屬犍為郡、戎州、南溪郡、敘州、敘州路、敘州府。民國元年(1912年),仍保留敘州府,民國2年起,今市屬區縣屬四川省下川南道。民國18年后廢道,各縣直屬四川省。民國24年6月,推行行政督察區制,四川省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,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于宜賓,轄有除屏山縣(時屬第五行政督察區)外的今市屬各區縣地。1949年12月11日宜賓解放。1950年1月設川南行署區宜賓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,同年11月改稱宜賓區專員公署。1952年9月,為四川省宜賓區專員公署。1954年稱宜賓專員公署。
1957年3月,屏山縣由樂山專區劃入宜賓專區,至此,今市屬10區縣地域已歸屬宜賓版圖。1960年7月,瀘州專區并入宜賓專區,四川省宜賓專員公署轄有2市16縣。1978年4月,宜賓專員公署改稱為宜賓地區行政公署;同時,隆昌縣由宜賓地區劃歸內江地區。1983年3月,富順縣由宜賓地區劃歸自貢市。同年6月,宜賓地區、瀘州市分設,原瀘州專區所轄市、縣陸續劃出,至1985年5月,宜賓地區行署轄有1市9縣。1996年10月,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宜賓區,改設四川省轄宜賓市,1997年2月,宜賓市人民政府成立。宜賓市轄有1區9縣,至2005年轄地相沿未再變易。
宜賓市下轄:翠屏區、宜賓縣、南溪縣、江安縣、長寧縣、高縣、筠連縣、珙縣、興文縣、屏山縣
主要產業園區: 四川宜賓經濟開發區
投資宜賓 http://www.yb.gov.cn